当前位置:雅思无忧 > 出国留学 > 正文

容闳出国留学申请 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

更新:2023年06月30日 05:33 雅思无忧

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沟通为本”的考试理念。对于雅思考生来说,也有很多考试难点和政策盲区需要帮助解答。今天雅思无忧网小编准备了容闳出国留学申请 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文章来解决雅思考生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敬请关注。
容闳出国留学申请 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

清末留学运动兴起的原由是什么?

从19世纪70年代起,因办“洋务”的需要,清*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从而形成留学热潮。

1870年(同治九年),根据容闳的建议,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30名学童(年龄规定为12岁至16岁,个别年仅10岁),4年共派出120名。计划学习15年,由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诸学”。到1881年,在守旧派官僚“适异忘本”“治其恶习”的攻击下,清*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94人,只有詹天佑等2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

派遣学生留美后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后四次派出留英学生34名、留法学生49名(其中9名艺徒)、留德学生2名,共85名。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骨干,著名人物有严复、刘步蟾、林泰曾、萨镇冰、魏瀚、刘冠雄等。

此外,19世纪末期,清*还派遣了少量的“使馆学生”。189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驻英法俄德美五国公使每届任期内可常留学生2名,共10名。1895年,又奏准派赴英法俄德留学生各4名,共16名,留学费用也由使馆拨给。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人们开始瞩目日本。维新运动皆以日本为楷模。日本*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张之洞、杨深秀等都以路近、费省、传习易为由主张派遣留日学生。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因使馆工作需要,招募戢冀翠、唐宝锷等13人到日本留学,开留日之先声。到1900年,留日学生总数已达143人。

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等事变,清朝统治几乎倾覆。为维护垂危的统治,清*开始推行以练新军、改官制、兴学堂为中心的“新政”。向日本广派留学生被视为培养“新政”人材的捷径。从1901年起,清*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并许诺留学归来分别赏予功名、授以官职。1905年清廷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出国留学遂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而日本*亦企图通过留学生来培植它在中国的势力,并为其带来若干外汇,日本中下层人士希望和中国友好,加强文化交流,也主张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日。在两国朝野的鼓动下,一时留日学生势如潮涌。据统计,1901年留日学生人数为274人,1902年夏为614人,1904年为1754人,1905年冬为2560人,1906年夏为12909人,年底达17860余人,为留日学生人数的最高峰。

1877年中国第一批赴欧洲留学的海军生留日学生既有官费生,又有自费生,自费生占很大的比例,1903年即占半数,后来比例更大。由于流品庞杂,程度参差,到日本后有的上小学,有的直接上大学,绝大多数就读于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速成科,学习期限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几年到七八年不等。在日本教育界特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文学院各分校、法政大学速成科、振武学校、成城学校、同文书院、经纬学堂、清华学校及预备学校等学校中,留日学生最为集中;据《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五次报告》,留日学生2406人中,上述八校即占1885人。和过去留学欧美专重理工相反,学文科的占绝大多数。1903年驻日公使杨枢奏称:“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法政、军事尤为留日学习的热门。1904年仅法政大学速成科就有中国留学生295人。

热情探求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留日学生,因个人身世、社会关系、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或赞成君主立宪,或服膺*共和,形成形形*的思想流派。他们组织了名目繁多的学术团体(如励志会、编译社)、地方团体(如各省同乡会)、爱国团体(如广东独立协会、拒俄义勇队)、政治团体(如青年会、军国民教育会),出版了介绍西方学术文化、宣传君主立宪或反清革命的几十种不同宗旨的杂志,发起过拒法、拒俄、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等多次爱国运动,使大批爱祖国、求进步的留日学生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参加者90%以上是留日学生。他们的革命号召获得国内的热烈响应,他们归国后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秋瑾,陶成章、林觉民、方声洞、胡汉民、居正、焦达峰、陈其美、朱执信、廖仲恺、鲁迅、陈独秀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广大留日学生的革命化使清*惊惧万分,又鉴于留日学生数量多而学业程度低的情况,从1906年起,对赴日留学采取了许多限制办法,如停派速成班、官费生派遣权收归中央、申请留学必须具有中学毕业程度并通晓外文,还须由地方官“出具印结”并报中央备案、保证不参加革命党、服从学部指定所学科目和公使指定所入学校等等。同时,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和参加革命,留日学生纷纷回国,日本*对接受中国留学生又渐冷淡,致使1907年以后,留日学生人数逐年下降,该年约为1万人,3年后竟降为2千余人。

赴日留学转入低潮后留学欧美再度兴起。一方面清*对留学日本多方限制而对留学欧美则给予种种方便,另一方面欧美各国、特别是美国多方招引。特别是美国国会于1908年通过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决议案,将该款用于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使留美热日炽。1905年,留美学生仅二三十名,到1910年增至六百余人。同一时期,留欧学生也有所增加。欧美留学生以学习理工为主,对庚款留美学生具体规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另外,新疆因与俄国接壤,除派遣满蒙学生留俄外,还派遣了少量学童,专学俄罗斯语言文字。

我想申请出国留学,需要提供成绩单,但是本科学校没有...

1847年一个未满19岁的广东青年在黄埔港登上了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运茶船远渡重洋,踏上了去美国求学的路程。八年之后的1854年,他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开创了中国留学生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批洋学堂学生、第一位自主选择的留学生、第一位勤工俭学的留学生、第一位完成学业的留学生、第一位公派留学倡导人。

1854年冬,容闳归国。他不仅带回了一张耶鲁大学的毕业文凭,而且还带回了一个梦想——一个日后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命运和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梦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容闳晚年时回忆说,“我已经初步想好了我将做什么。我坚信下一代的中国青年应当能有机会受到我所受到过的教育,而通过西方的教育,中国或许可以再生,变得文明而强大。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为我一生事业的雄心之所在。”

正是带着这个梦想,容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充满了战乱、贫穷、愚昧的祖国。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他奋斗了整整一生。这使他不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生,而且成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真正开创者。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容闳了。在这一百多年之中,中国人记住了许许多多显赫一时的权贵,记住了许许多多战功卓著的将军,记住了许许多多的翻覆天地的革命家,却少有人记住这位默默为中国留学事业开创道路的先驱人物。

然而,纵观历史,容闳一生的作为对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之深远,是中国近代史上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真正相比的。容闳,可以说是中国的哥伦布,他不但“发现”了美洲,使中国人第一次能以既不是傲慢无知也不是自卑恐惧的心态来看“中央帝国”之外的世界;而且,他还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片“新大陆”,使他们终于有可能在中国文化传统之外看到另一种人类思想的闪光。容闳所倡导的留学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而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从容闳赴美算起距今已经过去了173年,百年间可以说山河巨变,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愚昧落后的旧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的留学生分布在全球40余个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中国留学生更是创下了美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记录,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高达723277人。今天的学子们怀着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体验前沿的学术氛围、培养全新的思维方式、更深刻的了解世界的复杂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走出国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中国的学子在申请英语系国家的院校时,需要提交自己国内的成绩单中英文版本,网申时,则要根据学校网站要求,提交中文和英文的官方成绩单扫描件。由于国内的一部分大学不提供英文版成绩单,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成绩单准备翻译件,而且英文版成绩单必须由有资质的正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不允许私人翻译(个人必须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比如WES成绩认证。

什么是官方成绩单?

电子版的官方成绩单,指被学校认可,加盖学校教务处或档案室印章的成绩单扫描件。

纸质版的官方成绩单,指被学校认可,加盖学校教务处或档案室印章的纸质版成绩单,由信封密封,封口处加盖公章。

出国留学申请对于成绩单的要求

1、必须要中英文成绩单原件和扫描件,部分学校可能会要求邮寄成绩单原件。

2、成绩单原件建议办理10份左右(若教务处办理成绩单有限额,可询问复印成绩单教务处能否加盖公章)

3、扫描好电子版后,需使用学校信封密封并加盖夹缝章。

4、出国留学成绩单的形式与办理方式因学校而异,

一般包含:

(1)学校名称、校徽

(2)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申请人照片

(3)学生就读专业、学号、入学时间、毕业时间、毕业后授予的学位

(4)学生各学期所修课程(名称、必修、选修)、学时或学分、所获成绩

(5)一般成绩单背面或单独一页会标注成绩单中英文缩写说明,例如必修、选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等。GPA计算规则说明(应该以自己申请学校规定的换算公式换算大学成绩的GPA点数)

有资质的正规成绩单翻译公司有哪些特点:

首先,正规的翻译公司的资质是国家工商总局颁发工商营业执照是授予的,翻译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含“翻译服务”字样,英文公司名称包含“TRANSLATION”字样,以翻译服务为公司主营业务的翻译机构公司名称中包含“翻译服务”字样,其他以“商务咨询”“咨询服务”为名称的翻译公司都不属于正规的翻译公司。

正规翻译公司的成绩单翻译件,翻译准确,不会出现错译漏译现象,专业的排版人员会对成绩单进行专业排版,保证与原件的格式一致,涉及学校徽章和教务处印章等关键信息的,一般会截图予以保留,并附翻译说明。

正规的翻译公司,翻译完成后会加盖公司中英文公章,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的13位编码翻译专用章和涉外专用章,加盖翻译公司印章的成绩单翻译件,是翻译公司对翻译件负责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被各国*学校等单位认可。

中国出国留学第一人是谁?

称容闳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既因为他是中国近代赴海外留学第一人,也因为他是中国人留学事业的拓荒者。

容闳(1828年至1912年),字纯甫,生于香山县南屏镇(今属广东省珠海市)。容闳家境贫穷,父亲到澳门打工,看到英国传教士开办的澳门马礼逊学堂管吃管住不要钱,便让儿子去读书。这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一所洋学堂,容闳在学堂读了六年书,读《圣经》,学英语,也学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知识。当时的校长是美国人,叫赛缪尔.布朗,毕业于耶鲁大学。

1847年,布朗离职返国,想带几个学生去美国完成学业,香港的基督教会的传教士会为每人提供两年的留学经费。容闳第一个站起来提出申请,他的同学黄胜、黄宽也站了起来。于是,好心的布朗夫妇就带著他们到美国深造。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帮助下进了马塞诸塞州的孟松学校。黄胜一年后因病回国,侍奉寡母。两年后,黄宽从孟松学校毕业,听从教会的安排,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从事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容闳1850年考进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美国留学生。他在学校品学兼优,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容闳为同学们办过伙食,后来,他又获得耶鲁大学兄弟会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得以半工半读完成四年学业。1854年,容闳学成归国。

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

五邑华侨历史

江门市管辖的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和代管的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95.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196.48万人。
五邑地区向外移民历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规模移民则发生在*战争以后;迄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两次移民*:一次是1840——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黄巢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广州,波及新会,兵败后逃亡苏门答腊等地的人流中,相信会有五邑人。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进行灭宋决战,10万“勤王”宋军牺牲,约有3万败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后,五邑地区发生多次“抗元复宋”的农民起义(如1283年新会林桂芳、黎德分别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也纷纷逃亡海外,成为华侨。
明朝初厉行海禁。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官方以“朝贡”为名进行海外贸易,广东设有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主要对外港口之一,新宁(今台山)设有广海、望峒、奇潭3个“沃口”(临时泊岸点)。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9年,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30多个国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区发生上10起农民起义,少则数千,多则10万之众,先后被镇压失败以后,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朝廷废除海禁,此时就有开平人出洋经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渍水货物,开始占据澳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争相霸占了非洲、美洲、亚洲、大洋州许多殖民地,需要劳动力开发,先是在非洲贩*上千万黑奴到美洲等地;后来又转向东方,并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国沿海抢掠和拐骗我国人民到葡属东印度垦殖,并在1519、1523、1556年3次进犯新会,掠*良民出洋;荷兰人也同时在闽粤沿海招募华工;后来更演变为大规模的“苦力贸易”,澳门成了重要据点。由于澳门紧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经澳门出国或被骗到澳门“*猪仔”出国。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并厉行“迁界”政策,民间出洋很难,但也不能禁绝。在《新会乡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谱中,记载了沙堆人高竹,经过“迁界”、“复界”的折腾,回乡一年又遭贼犯,父母双亡,年仅10岁(1668),就被迫逃往澳门,后又到了泰国,习医16年,回国后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出国和归国的五邑华侨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区发生多起“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如:顺治2——17年(1645——1660)发生新会三江、外海、籁竹门的农民起义;顺治4年(1647)新会独冈(今鹤山)黄蛮长领导的农民起义;新会杜阮人黄公辅和新宁汶村人王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合10万众。这些起义失败以后,许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庆年间(1796——1820),新会潮连人张保仔落草为寇,极盛时达20万众,后被清军“剿”、“抚”兼用而降清,而拒绝投降的六、七万人,大部分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华侨,其中不少是五邑人。
根据专家综合史籍统计,到*战争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华侨100万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区人民,其中亦有相当多的五邑人士。
1840年*战争以后,“苦力贸易”造成第一个出国*。据统计,仅全国被拐*出洋的“猪仔”就达205万人之多。
*战争失败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贸易”中心。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战争,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容许自由移民为名,使“苦力贸易”合法化。此时,五邑地区天灾频繁,租税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被迫起义,兼之土、客械斗,土匪猖獗,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或被迫“*猪仔”出国。咸丰四年(1854),五邑发生10万人参加的江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许多起义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乘船数十艘,渡南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后聚居墨尔本,其后代繁衍至今达数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12年,仅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猪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万众。1848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接着美国、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开凿巴拿马运河以及开发中南美洲和东南亚都需要大批劳动力,五邑地区以“契约华工”,“赊单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现了出国移民的大*。仅1854年美国三藩市当年成立的宁阳会馆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据统计,从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12.4万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五邑移民,估计超过20万人。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排华运动从美国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区出国人数骤减,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数人仍冒险偷渡入境,有的则转向尚未排华的东南亚地区。1906年美国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资料全部被毁,大批五邑人以“纸面儿子”的名义进入美国,但也使许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岛被囚禁审讯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闳组织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10名为五邑人,同时还有其他自费或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学不归的华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国,使广大华侨看到了希望,纷纷归国办实业。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日本步步进逼,。。。。。。使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不少贫苦大众继续出国谋生。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缺乏劳动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员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国和欧洲各国。1927年,蒋介石实行“清共”、“剿共”以后,一些*员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当了华侨。这些断断续续的移民活动,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完全停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兴起移民*。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1943)、新西兰(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亚(1965)先后废除排华法令,尤其是美国,允许华裔复退军人和单身华侨来中国娶妻带往美国,允许家庭团聚赴美,于是侨属纷纷出国,使往美移民的人数大增;(2)蒋介石政权腐败,又发动内战,到处抓壮丁,致使移民出国者众,不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还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的*官兵和疑惧*当政的人士也纷纷出国,直到1952年对香港、澳门封关以后才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独立,随之实行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加上当时国内政策过左,使五邑侨乡正当出境者减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间。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国当了华侨。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五邑地区和全国一样,大抓落实侨务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团聚、继承财产者外,出国留学、经商、技术移民者也增加了。据查,到1998年止,共有38万人出境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平均每年都在万人以上。
五邑华侨出国历尽苦难和牺牲,为当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邑华侨和全国其他地区华侨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其中最悲惨的就是*战争前后以“契约华工”、“赊单工”形式“*猪仔”出去那批老华侨。这些人多被拐骗或诱骗到港澳“猪仔馆”,拳打脚踢,强迫你在“*身契约画押;上船后又被当囚犯那样塞进统舱,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后被迫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种种虐待,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那些幸存者多孤独一生,客死他乡,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近年新会发现6处华侨“义冢”,埋葬无人认领的骸骨,其中一处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会商会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国罗省及古巴、越南运回香港的,因家乡1938年沦陷,后又发生太平洋战争,故此)。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内达华州建州100周年时,州*用中英文镌刻了纪功碑:“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他们开良田,仅加州就开垦出1800万亩。筑路和改良洼地两项就为美国创造了2.89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荣“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还把新会柑移植到美国。如今,和江门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河滨市人民还十分怀念甘边(台山水步)人的功劳。
在加拿大,他们除了开采金矿作出重要贡献外,最大的贡献是参加修建长达3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诗省的太平洋铁路起点耶鲁镇,竖立一块铜质记功碑,用英、法、中三国文字刻着:“19世记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鲁·翁得东自中国招来数以千计之华工,协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横越卑诗省华山之铁路,沿太平洋与先瑞利拉奇之间工段,每4个工人中华人占3名,工作虽优异,但每日仅得1元,为白人工人薪给之半。又因工程艰险,由疾病与意外事件而残废者甚众。铁路建成之后,定居于加拿大之华工,遂成为今日卑诗省华人社团社区之基石”。为修筑此铁路1万华工中(占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达4000多人。
在巴拿马,为修筑巴拿马运河和巴拿马铁路,有2万多华人华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数为五邑人。
在东南亚,华侨参加开锡矿、种橡胶、开发商埠,功绩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贡献。在新加坡原莱佛士博物馆前树立一座纪念老华侨历史功绩的无名铜像,其座基上镌刻着金字碑文:“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三府暨马来所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贡献者,良非浅鲜”。在新、马华人历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称为“新马华人三杰”的曹亚珠、陈长炎和赵煜,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南洋巨富陆佑等。
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不但表现在早期经济建设方面,在华侨内部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组织社团,发展教育,开发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且与人为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所在国反击法西斯侵略和战后支持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不得不对日宣战。在美国的华侨坚决支持美国*反击日寇,参军的华人超过1.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有1.5万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船上服务。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第14服务队有1300人,几乎全是五邑华裔。在加拿大,有500多华人入伍;华人购*的国债达1000万元加币。在菲律宾,华侨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华侨)支队”(简称“华支”),其中广东大队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华支”战斗三年,伤亡110多人,其中五邑华人占38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成为打击日寇的主力。不仅在新加坡保卫战中表现英勇,并在马来西亚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其他国家,华侨在反对法西斯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华侨在所在国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支持,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例如,越南二战后的抗法、抗美斗争,就有许多华人参加,不少人还牺牲了生命。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重建中,华侨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难测,世间“过桥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国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就拿华侨开刀,以转移人民对当政者不满的视线。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随着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也掀起排华运动。二次大战后,又发生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当局(1950)、印尼(1960)、缅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国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华人死的最多、最惨,再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返回中国的也最多。这些排华事件,不仅华侨、华人受害,当地人民也受到损失。这就使所在国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检讨得失,重新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华侨社会也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华侨已经取得当地国籍,暂时持有中国护照的新移民,过几年也将取当所在国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思想观念上也从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经济条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并有相当部分人已发展成为大财团、大企业家甚至是跨国公司老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华人的文化质素和参政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如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台山人)、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鲁前总理许会(开平人)等。据调查,在367.93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经济界有 25,253人,科技文体卫生领域有1,837人,对当地作出杰出的贡献。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 、“同盟会”和*,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创办了《中国日报》。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
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
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
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9.18”事变和1932“1.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30.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766.37元。当时国民*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1.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物资寄往贵阳。
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
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
华侨在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在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其贡献最为巨大。其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
首先是侨汇,它是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侨乡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柱,亦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约华工”、“赊身工”挨过*身期限以后,通过艰苦创业,节衣缩食,从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侨汇收入。据专家统计,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全国侨汇总额达35.1亿美元,平均每年4200万美元,五邑地区约占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达3000万美元,1937年达1.8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收入仍然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贸易外汇增加了,侨眷生活改善了,侨汇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国、回乡投资,支持国家和侨乡的建设,共有三次*,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年间,是第一个*。当时华侨在外积累了一些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使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又给华侨一个机遇,因此就纷纷回到香港、家乡和祖国各地投资。回香港发展的五邑华侨,有一批成了巨富,如冯平山、利希慎、林裘谋、李石朋、陈瑞祺、伍时畅、黄润棠、张子芳以及黄克兢、吕志和等,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又积极支持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由于有许多华侨回乡建房、商埠,办工厂,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侨乡。这个时期,有的五邑华侨还在广州、海南岛、广西、上海等地进行投资,其中广州爱群大厦就是最大的一项,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同时也有一批华侨回来投资,但由于当时政策所限,主要是通过华侨投资公司来办理,其规模较小。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回国、回乡投资最多,唱了主角;华侨、华人的投资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并且还引荐不少外国财团前来投资,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门五邑共有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15,322家,实际外用外资40.3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50家,实际利用外资38.48亿美元。而港商“三资”企业就有3,050家,实际利用外资28.03亿美元;澳门商投资“三资”企业354个,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
第三是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这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对家乡帮助很大,其中以捐资办教育最为突出。台山从1912——1945年,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掀起新*,从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总额达42.23亿港元。兴建学校2,117间(278万m2),医院297间(68万m2),敬老院324间(14.58万m2),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室177间(17.61万m2),桥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来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近2亿港元。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华人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们,江门市共授予四批417人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奖多些分吧!!!!!!!!!!!!招来不容易啊!!!!!!!11

留学生归国以后,需要办理学历认证,成绩单翻译机构翻译,谁...

从1847年容闳作为留学第一人前往耶鲁大学留学,中国的留学历史已近170余年。回望历史,中华儿女的留学史更像是一场为图国家发展的奋斗史。整体上可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人从*战争战败背景下,谋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前往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阶段明国时期军阀混战,新文化运动下青年学子通过留学积极探索社会进步方向;第三阶段1978年总设计师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学子响应国家建设号召,掀起了一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留学大潮,近30年的发展,有超过80万人到国外留学,遍布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留学生们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人才基石;第四阶段从2008年以后随着国内居民生活的改善,自费留学逐渐成为主流,这一阶段的中国留学生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研究的同时,更看中通过留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内最主要的国际生源地。但是在一次次出国潮的背后,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稳定的社会环境,开放的人才政策,充满机遇的创业氛围,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高级人才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87年归国人员仅以数百人计,2009年的回国人员数量首次突破10万人,2021年27万人,2021年48.08万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也迎来了迄今规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人才归国潮。“回到祖国去”正成为新的风尚。

不论是中国的学生申请国外院校准备申请留学材料,还是国外的留学生回到国内申请人才落户提交材料。成绩单作为证明学生过往学术成就的主要证明,是必须提供的材料之一。国外院校通过成绩单判断申请人是否拥有继续更高层次学术研究的能力,国内地方*或企业通过留学生的国外成绩单来判断留学生的学术能力是否符合人才引进政策。为保证成绩单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国外高校和国内人才服务中心,对于外文表述的成绩单一般都要求提供专业翻译机构出具的成绩单翻译件。

专业翻译机构出具的成绩单翻译件有以下特点:

1、专业翻译机构必须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依法设立的翻译服务机构,拥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包含“翻译服务”类目,以翻译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翻译机构,机构名称中包含“翻译服务”字样,英文名称中包含“TRANSLATION”字样。

2、专业翻译机构拥有全职的译员团队和专业排版人员,经验丰富的译员可以准确的把握成绩单准确用词,保证成绩单内容与原件保持完全一致;专业的排版人员可以*与原件同样格式的表格,保证翻译件与原件排版一致,内容信息未发生移位。

3、专业翻译机构翻译完成后会加盖机构中英文公章,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的13位编码的翻译专用章和涉外专用章,加盖印章的翻译是翻译机构对翻译件内容与原件内容一致性的确认,被国内外*执法机关和高校认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以上就是雅思无忧网为您准备的访问雅思无忧网(https://www.yasi.cn/),了解更多雅思考试新消息,新动态。

雅思培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推荐文章
    标签 - 专题
      鲁ICP备18049789号-14

    2022雅思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