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今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 6月16日,国家民政部部长*对丛飞事迹做出批示,并委托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到医院看望。不久,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率市委有关领导前往医院看望丛飞。 6月22日,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受*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委托,再次赶到医院看望丛飞,转达*对丛飞的关心和问候。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并号召深圳党员干部向其学习。
丛飞困境
身患胃癌丛飞倒下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切开病人胃部后叹了一口气。据医生讲,他们看到他的胃部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这说明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原封不动地缝住了伤口。走廊尽头,保安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着平静慧拍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静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他不信,曾经偷偷去翻病例,但我们准备了两份”。至今丛飞也仅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已经扩散,动手术后,他以为切除了。 “现在能讲出话来了”,但说话比较费劲。36岁的丛飞,刚做完第三疗程化疗,病情影响到声带。精神好的时候,他喜欢在病房和门口转悠,用眼神和别人交流,只有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他说,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做不了歌手,他还可以演哑剧。
贫困孩子家长催学费
据丛飞已经怀孕5个月的妻子邢丹讲,与刚入院时比他已经好多了,那时她不仅要操心医药费的问题,还要为丛飞上火担心。因为,一些山区受资助的学生家长前慎羡打*询问学费的事情,这事很让丛飞上火。有家长在*中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暂时没法寄钱了。”“什么时候病能治好?”对于这个问题,丛飞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孝穗谈过出院的事情。邢丹说,丛飞曾和她讲,他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了。现在他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
助学,已滚不动的雪球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曾经给丛飞安排商业演出、已年过六旬的李氏兄弟告诉记者,丛飞会唱歌,又能模仿各种领导人,常常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所以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都小有名气,每场演出能拿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十几万元,对健康的丛飞来说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完全可以承担。2003年非典事件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而他坚持演出前不吃饭(怕影响演出效果)的习惯也让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终致胃出血。后来,他的演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连给孩子交学费的资金也出现周转不灵。 “有次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他用录像机来抵押,向我借了1000元钱,到现在我用的这个录像机还是他的。”以前和丛飞一起表演的李雄说,丛飞为孩子学费问题的确伤过脑筋。曾和丛飞一起去湖南表演的魔术师讲,那次他看到丛飞把2万元出场费当场捐给别人了,所以“他应该赚得不少,可他兜里好像总是没有什么钱”。
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跟了他去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现在力不从心。”
丛飞童年
爱唱歌的张家“大崇”
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乡亲们都说他唱得好。
李彩凤讲,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这项爱好并没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后来,丛飞在当地银行某了个职,并且点钞点得“特溜”。但最终,他还是想考音乐学院。“孩子不容易”,后来丛飞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学习,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桥洞歌手
闯广州睡桥洞捡剩饭
据丛飞的家人讲,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要来南方闯。李彩凤说,“我不同意他来,但他一定要过来”。在广州两年的经历,朋友都是听丛飞自己描述的,“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母亲听了非常心疼,“我也是后来才听他说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我常想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 但那时,对于爱唱歌的丛飞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顿,而是没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据丛飞的一个朋友讲,丛飞在广州时,有一个人发现丛飞能唱能表演,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最后,那个人带丛飞到深圳进行一次大型演出,一下子赚了不少钱,但那个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再次陷入身无分文的地步,生活重新陷入困顿,有次他曾从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真正演出的机会。
深圳演唱渐走渐红
据李氏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长得不太好看,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但这个年轻人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惊叹,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据李氏兄弟讲,在大剧院搞的一次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当时他唱得很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80元,后来渐渐涨到几百元。李氏兄弟称,一些演出机会是他们帮丛飞联系的,由于当时丛飞已经开始钻研模仿名人,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后来,丛飞的演出越来越多,但大多不在深圳。据他演艺圈的朋友介绍,并不是深圳人不认同丛飞的艺术,而是一些小的演出,演出费用一共才1万元,而丛飞当时的出场费就是1万元。因此,丛飞在深圳真正的商业演出并不多。
义工生涯
捐助从一次义演开始
丛飞从事义工活动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受丛飞病情影响,记者一时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从一次重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开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使丛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他掏出了身上2400元钱,帮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从那以后,丛飞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并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义演,收养孤儿。 悄悄资助贫困山区孩子 “丛飞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魔术师左先生曾和丛飞一起跑场子演出,“有时候大家听得都有些腻烦了,但当时丛飞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已开始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了”。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丛飞做事不爱张扬。
丛飞的妻子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个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说到这里,邢丹低头略一沉吟,用左手揉着腰部,似乎因为隆起的腹部有些劳累,然后抬头一笑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能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花就可以了。”
不过,邢丹说,她已经很久没有和丈夫一起进电影院了。丛飞喜欢看电影,尤其爱看首场,以前每个月都要拉着邢丹去看好莱坞大片,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丛飞已经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出入公共场合了。4月20日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
丛飞大事年表
1969年10月29日清晨,丛飞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一面街村,原名张崇。
1984年,年仅15岁的丛飞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外出打工。
1986年春,丛飞考取大洼县文化馆的业余艺术学校。
同年夏,丛飞第一次登台声乐比赛。后到银行工作一段时间。
1990年,丛飞考取沈阳音乐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丛飞回到了原来的大洼县银行工作。
1992年11月,丛飞离家独自一人来到广州。
1993年8月28日,丛飞给自己起了艺名——丛飞。
1993年初冬,丛飞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等几家单位共同举办业余歌手大赛,获优秀歌手奖。
1994年2月初,丛飞到成都。在成都,他将带的2400元全部捐给成都市失学儿童。从此,丛飞开始将演出收入大部分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慈善事业。
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
1994年9月,丛飞离开广州决定到深圳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1995年夏,丛飞第一次到湖南省某县参加救助失学儿童的义演。
1997年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担任艺术团团长。多次在募捐现场放声高歌,并多次去市劳教所、收教所、戒毒所进行帮教演出,为误入歧途的人们带去生活的希望,帮助他们迷途知返。
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在深圳团市委组织下,丛飞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沙头角等地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募捐丛飞义演晚会”,将15.6万元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给了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8年3月,丛飞到湖南省汉寿县演出,在这里丛飞碰到了瘫痪的胡诗词。为帮助胡诗词摆脱流落四方、沿街乞讨的悲惨命运,丛飞当场慷慨解囊赠资数万元,激励他去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1998年8月19日,正在长沙演出的丛飞听说深圳要举行“奉献爱心,情系灾区”义演,立即推掉了几场商业演出,自己掏钱坐飞机赶回参加演出,并将湖南演出的全部收入2万元捐献给灾区。
1998年8月至10月,丛飞为抗洪救灾义演十余场,并作为特邀嘉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抗洪抢险模范慰问演出。
1998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
1999年夏天,丛飞第一次来贵州织金县义演,成了丛飞在贵州省大规模资助贫困学生的开始。从那时一直到2005年病倒,丛飞先后6次到贵州安顺市和织金县扶贫助学。
1999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2000年7月,丛飞获邀参加香港庆回归3周年晚会,受到香港观众热烈欢迎。
2000年秋天,正在江苏泰州演出的丛飞接到布吉镇举办“金秋慈善义演”的通知,立即推迟在江苏的演出,自己负担机票回深圳参加义演。
2001年1月,丛飞随深圳市义工联前往贵州织金县义演,资助了10个苗族、青族、土家族的贫困小学生。
2002年4月,丛飞参加每周三举办的恒浩公民道德建设表演,仅1年时间就为宣传公民道德义务演出48场。
2002年8月,丛飞带着6万元和大批衣物,千里迢迢赶到贵州贫困的黔南地区看望他的上百名孩子。
2003年2月26日,湖南省汉寿县正式成立了“丛飞爱
丛飞的资料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初二辍学,后进入某银行担任出纳,带薪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
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
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病房内的白墙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一位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人静静地坐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
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间病房,两个月前他被诊断为胃癌。
在动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胃部的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们决定将伤口立即缝合。
刚刚做完第三个化疗疗程,他的头发掉光了,疾病已经压迫到他的声带,他的嗓子嘶哑,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而现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按媒体报道,自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现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于资助孩子散光了家财,人们纷纷为他捐款,医院也决定免收治疗费。
*响了,是最让他无奈的催款*,“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汪慎喊?”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所以暂时没法付款。”“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对这个问题,病人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
“我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真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助学之举。
爱唱歌的“大崇”
丛飞,1969年10月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1年前,他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南方闯荡,11年后,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东北农村。
现在,村里的乡亲们还记得当年那位爱唱歌的“大崇”(丛飞昵称)。“有时我回家,就看见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疙瘩当麦克风唱歌呢,”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回忆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大家都说他唱得好。“
对于丛飞的这项爱好,老俩口并没有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几经周折,丛飞当上了银行的一名出纳,并且点钞点得“特溜”。
但丛飞的兴趣还是在唱歌上,后来他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现在儿子散尽家财资助贫困儿童,母亲虽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养了一名孤儿———大丛飞两岁的姐姐。“其实他爸也这样,老把乞丐往家里领,”
李彩凤说,有时她一回家就看见满院子晾着脏乎乎的垫子、衣服,一进屋,“妈呀,全是乞丐。”
丛飞从小就开始和时不时来“拜访”的乞丐打交道,“这孩子和一个山东的乞丐关系特别好。”李彩凤说,丈夫不仅一次次把乞丐领回家,还让儿子给他们端茶倒水,乞丐们逢年过节就来家里拜年,“大崇就把手头的饺子、点心主动给人。”
桥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广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经历,“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李彩凤非常心疼,“我是后来才听他说起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都没有和家里联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么事情。“李彩凤说她当时常常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就出起神来。
据丛飞的一位左姓朋友讲,1996年,丛飞在广州时,有个人发现丛飞有演艺才能,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当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们赚了不少钱,但那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当时身无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顿。这位朋友困野说,丛飞曾从深圳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这段距离坐车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因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机会。
而据丛飞的朋友李雄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这个年轻人卓越孝基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很惊讶,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李雄说,在一次大剧院搞的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他唱得非常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挣80元,到渐渐涨到几百元。当时丛飞已经开始模仿名人的举止神态,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李雄说,渐渐地,有人开始注意丛飞,并邀请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气了。
滚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气的丛飞经常有演出机会,但朋友们发现,本来不该缺钱的丛飞却总是显得囊中羞涩。“后来才知道,他把钱都捐给山区的孩子了。”丛飞的一位朋友说。
丛飞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丛飞病情的关系,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丛飞在重庆参加的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现金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感觉到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李雄说,丛飞也曾经询问过他们,该不该资助那么多孩子。“我们说这是好事,一定要坚持,”并劝丛飞尽量收养少数民族的孩子,“集齐56个民族的孩子最好。”
据官方消息称,现在丛飞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除了汉族外,还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
丛飞曾这样解释他捐助的动机:“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他说,他最主要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其实他就是在滚雪球,不知不觉中雪球就越来越大,然后就慢慢开始觉得累了,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妻子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贵州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惨境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有义演,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
17万元外债
2004年,丛飞在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认养了32名孤儿和贫困学生,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副乡长徐习文是丛飞在贵州捐资助学的承办人,徐习文说:“丛飞对贫困山区人民的那颗赤子之心,常常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来贵州扶贫助弱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少,但没有谁能像他这样达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来织金县和安顺市为贫困生送学费,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还要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大冬天只穿着一件短袖内衣返回了深圳。”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丛飞的朋友李雄说。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
按《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李雄说:“有次他向我们借了1000元钱,还死活要用录像机来抵押,到现在这个录像机还在我家里。”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说,当时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只是,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李彩凤说,丛飞当时还安慰她说:“只要我多联系一些商业演出,还这十几万元钱不难。”但没想到的是,丛飞的胃痛日渐严重,嗓音也渐渐不如往昔,他再也无力靠演唱为孩子们挣得学费了,欠下的债务无法还上,成了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没有能力了还要坚持资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对此都不能理解:“助人为乐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钱捐助别人?”丛飞这样向他们解释说:“我曾向孩子们承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们到毕业,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人们眼中的丛飞
在捐助山区贫困孩子的同时,丛飞还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五星级义工,义工编号2478.杨华女士是丛飞进入义工联的引路人。1996年底,杨华在深圳团市委举行的一个“帮困助乐”基金义演中认识了丛飞,杨华感觉到丛飞是个敬业、热情、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请丛飞加入义工联,并由他着手招募人员创建一个义工联自己的艺术团,由丛飞担任这个艺术团团长。丛飞马上就答应了,然后就开始组织人员培训,经过半年多将这个业余的艺术团创建起来。义工联艺术团在深圳的表演反响非常强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丛飞的名头去的,而去了之后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这些观者眼中,丛飞是一个开朗、敬业、从不耍大牌,对观众很亲切的表演者。”杨华说。
现在深圳某网络公司任职的封女士也是义工联的成员,她与丛飞是在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中的义演活动中结识的,康复站在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办的活动,丛飞总是会过来参加,从来没有缺席过。他善于模仿名人,神态真实传神,让人惊叹,极受康复站的残疾人喜欢。在封女士眼中,丛飞是一个给身边的人带来太多快乐的人。
对于丛飞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行为,封女士认为,丛飞并没有图什么。他将这种行为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虽然他仅仅只是个普通的外来打工者,但资助孩子们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他这个人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丛飞的朋友左先生说。
丛飞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左先生说,丛飞做事不爱张扬,所以当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时,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笑。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丛飞为了资助深圳的贫困孩子读书,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丛飞义演晚会”,将5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参加商业演出的丛飞接到深圳有关方面打来的*,问他能否参加次日举办的“情系灾区抗洪救灾”大型义演,丛飞立即推掉了多场商业演出,自掏腰包*机票返回深圳,还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挣的2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
丛飞住院后,来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识的市民。一位张姓市民说:“我以为宣传报道太夸张,跑过来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爱心的人。”
“这和他小时候带我回家吃一碗饺子,分一块大饼的行为,其实一样,并没有什么大区别,”在丛飞小时候的同学赵先生眼里,丛飞资助贫困儿童读书的行为并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爱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家事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间内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虽然小点,简单点,但还是很温馨的。”妻子邢丹说。
这位24岁的漂亮空姐现在理解了丛飞所做的一切,她认为丛飞是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并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丛飞的第一任妻子是个缅甸人,在两年前与他离了婚,留给他当时年仅二岁的女儿睿睿。
实际上,结婚之初的邢丹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所资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学费。“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邢丹此后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邢丹说她现在心态很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用就可以了。”
对社会上人们对丈夫的种种评价,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回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吧。”
邢丹说,丛飞爱看电影,他们每个月都要去看好莱坞大片的首场,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他因为生病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在住院后,丛飞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内容的遗嘱:“邢丹嫁给我,一直跟我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还陪着我跋山涉水去贫困山区捐资助学,她为我吃的苦头太多了。如今她怀有4个多月的身孕,以后她一个人可怎么扶养这个孩子?请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这个孩子,以利于她以后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积蓄,很对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后,让我的父母带着睿睿回辽宁乡下,那里的生活水平低,容易过活;我资助的一百多个孩子,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他们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深圳特区报》记录了邢丹对丛飞遗嘱的反应:邢丹情绪激动得不能*:“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这个孩子,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而将这个孩子打掉呢?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
愿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丛飞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儿女们寄来的信,看信读信是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诉您一件事,我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学毕业,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请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贵州省织金县罗燕艳信中的话。
她正在织金县一中读高二。
“丛飞的资助让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并不薄待任何人,他总是给人相同质量守恒的人生,关键在于你的需要,你要多一点世俗的幸福,那么精神的愉悦就会酌情递减,反之亦然。”湖南省汉寿县《沧浪》主编胡诗词这样评价丛飞。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诗词累计接受丛飞捐助达到八万四千元,使他实现了上大学、当作家的梦想。他得知丛飞患癌症住院治疗,专程从汉寿县前来探望。
病榻上,丛飞仍然惦念着贫困山区的那一百多个孩子,惦念着他们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吃力地给贵州的“儿女们”录下了一段话:“孩子们:爸爸不能亲自来看你们了,但爸爸很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月15日,丛飞手术后第二天,他向前来看望的有关领导交了一份写于一年前的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自由歌手,没有单位,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一直没交,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请您把它交给党组织,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中国*员。”5月27日上午,丛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中国*党员。
6月15日,丛飞在病榻上开了个家庭会,向父母家人提出了两点愿望:身后捐献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并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拒绝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两厅住宅,家人何时何地都只能向社会奉献而不能向社会伸手。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丛飞轻轻哼起他自己作词的《愿你幸福》这首歌,脸上充满笑意。
“百度”一下“丛飞”,相关网页约3580篇。自1994年起,在深圳做演员的丛飞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共资助178人,累计捐助款三百万元。现在丛飞因胃癌住院治疗,他的善举被广为称颂。
感动中国2005人物简介
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事迹介绍:
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败散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解说词: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睁嫌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察早氏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事迹介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解说词:
——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事迹介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 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解说词: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药以及*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解说词: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训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这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事迹介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
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解说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事迹介绍: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解说词: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9、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 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事迹介绍: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1、《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河北省或辽宁省的医学类专科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2007年招生章程
1.概况:中国医科大学1931年建校,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解放后为卫生部直属院校。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为部、省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举办临床医药学院,同年底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院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招收报考本科的高考考生。
2.学习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3.招收专业及各专业学费标准:2007年计划招生5个专业530名学生。按辽宁省物价局和辽宁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及住宿费。临床医学(学制5年)、口腔医学(学制5年)学费12000元/每年;护理学(英语班学制4年)、药学(临床药学学制4年)学费11500元/每年;预防医学(学制5年)10000元/每年。住宿费:1200元/每年。
4.专业要求:护理学专业只收填报此专业志愿的应届女生,根据就业单位的需求,女生身高应高于160cm。我院所有专业只招收理工类英语语种考生。
5.录取方式:在独立学院的录取批次录取(本科第三批次),录取时按高考总分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参考考生所报专业志愿进行专业分配。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有政策加分的考生。录取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如果第一学校志愿考生不足时,可录取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
6.体检标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不正常、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临床及相关专业学习。
7.录取结果公布方式: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并由考生所在省在招生网上公布。
8.新生入学:新生持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和高考准考证,在规定笑谈时间内来校报到。对未经同意逾期两周者,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校后,将依据教育部规定,对新生进行文化课审查和身体复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一律予以退回。
9.奖学金: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设立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具体评定办法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10.毕业证书:学生毕业时达到人才培养要求,颁发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国家学位管理条例及学院有关规定的,由中国医科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证书(注明在临床医药学院××专业学习)。教育部规定,按所学专业分别授予相应学士学位: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护理学(英语班)专业、药学(临床药学)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1.学院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024-22892039 85811899
学院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五马路21号 学院网址:
http://www.cmu.edu.cn
邮政编码:110002
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本专科生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闹升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更好地贯彻“依法治招”的要求,保证我校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也是我党我军创办最早的院校之一,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中国医科大学为卫生部原直属院校,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现为部、省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三条 学校国标代码为10159,校本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学校在北京市设有“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分校”。
第四条 普通本科及大部分高职专科专业均在沈阳校区学习。高职专科部分考生在北京分校学习。
第二章 招生机构
第五条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校长牵头,相关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拟定学校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和规定,研究并决定录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本专科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具体负责本专科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招生工作中的日常事务。
第三章 录取规则和专业要求
第七条 学校按照不超过我校在各省(区、市)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
第八条 学校只录取理工类英语语种考生。
第九条 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当第一学校志愿考生档案不足或招生计划尚未完成时,按志愿顺序依次调取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档案,根据考生成绩安排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非第一学校志愿考液薯生成绩至少减20分比照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分配专业。
第十条 学校按照考生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参考考生所报专业志愿进行分配。在高考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享有国家规定的政策加分的考生。
第十一条 校内分配专业志愿时无分数级差。
第十二条 学校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三条 专业要求
1、 七年制临床医学(含日语班、儿科班)专业只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2、 为今后就业考虑,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建议报考非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习。
3、 法医学专业招男生为主,女生只招填报此专业志愿的考生,不录取服从志愿考生。根据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建议报考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男生身高在1.70米以上,女生身高在1.65米以上。
4、 护理学专业招女生为主,男生只招填报此专业志愿的考生,不录取服从志愿考生。
5、 高职护理专业招女生为主,男生只招填报此专业志愿的考生,不录取服从志愿考生。高职护理(北京分校)专业只招女生。
第四章 学费标准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及其它相关费用。我校按辽宁省物价局和辽宁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对学生收取学费及其它相关费用。收费标准详见我校在各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及有关说明。
第十五条 七年制各专业学费为每年5500元。五年制专业学费为每年5200元(其中护理学专业学费每年5000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费每年4800元)。
第十六条 高职专科学费每年5000元。护理(北京分校)、医学影像技术(北京分校)学费每年6500元。
第五章 新生入学及毕业
第十七条 新生持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来校报到。对未经同意逾期三天不报到的已录取考生,视其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第十八条 新生入校后,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资格审查和身体复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的一律予以退回
第十九条 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设立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具体比例、标准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条 学生毕业时达到中国医科大学相关文件要求,七年制学生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本科生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高职学生颁发高职专科毕业证书。
第二十一条 学生在学期间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事宜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办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被录取的考生由我校发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通过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渠道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也可登录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查询。
第二十三条 中国医科大学招生咨询联系方式为:
咨询*:024-23263798,23254472,23256666-5070
学校网址:
www.cmu.edu.cn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邮政编码:110001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由中国医科大学本专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雅思无忧网为您准备的访问雅思无忧网(https://www.yasi.cn/),了解更多雅思考试新消息,新动态。
雅思培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