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沟通为本”的考试理念。对于雅思考生来说,也有很多考试难点和政策盲区需要帮助解答。今天雅思无忧网小编准备了印尼工业大学留学费用多少 我要去新加坡上学,希望通过文章来解决雅思考生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敬请关注。

我要去新加坡上学
首先要了解货币的兑换率:
1新加坡元=4.4764人民币元
生活花费:
住宿:
选择一:住学生宿舍,好一点的大概八百到九百新币一个月,包早餐晚餐,假期包三餐,一般都有洗衣服务,有公共区域里有电视啊什么的。大部分学生宿舍都有康乐设施。
选择二:租房子,租房子很有很多种,有只租一个床位的,意味着你会和别人公用一个房间。这种比较便宜,一个月加水电大约是300左右。不过可能和房东一起住,住的人也比较杂,不是很自在。还有就是自己租一个房间,这种比较贵,大概500-600新币。但也比宿闹告舍便宜。不过租房子意味着餐费要另外算了。而且租房子要看房客,有些地方会比较杂。
吃:
在新加坡学校里一顿大概3到5块新币。外面有很多熟食中心,价格从2块到8块左右。外面吃的话一般一个人要20到30. 。
新加坡拍闹著名学校: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国大(NUS),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为东亚AACSB认证成员、东亚EQUIS认证成员、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为1905年成立的海袭弯罩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医学院;1912年,该校改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如何申请美国博士后
博后申请
博后申请之ABC
内括包括:
1, 什么是博后, 博后的未来是什么?
2. 我要申请博后吗? 我应该申请博后吗?
3. 何时申请最好呢?
4. 申请难度?
5. 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6. 寻找博后位置的方法?
7. 选择博后位置, 我们应该参考什么?
8. 怎样才能选到理想的老板?
9. 什么样的老板尽量要避免?
10. 如何套磁?
11. CV 和cover letter
12. 推荐信
13. 申请技巧
14. 面试
15. offer 的选择和反悔
16. 签证
17. 其他问题
博后生活:美国博后-待遇-消费-税收等
1. 全美高校博士后待遇相差不大,博士后第一年一般$35000左右。National lab高一些(约$70000/year),我3年前刚毕业来美时,
$35000/year (材料学), 我在西南部消费很低的城市,我师妹今年初去纽约大学 $42000/year.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博士后工资涨了,但东部消费高很多,特别是房租。
2.
如果可能,来美时最好先了解一下老板的人品,特别是当老板是华人时,我很多朋友抱怨华人老板push很厉害,很累,有时没有周末,几年都不涨工资,还有的抢学生文章。
3.
J1签证前3年不交税,J2家属可以合法打工,H1签证要交税,家属不可以合法打工,如果拖家带口的,税率拍纳会很低,基本不怎么交税了【更正:我认识的H1博后,其博士学位是美国的,他要交联邦税。我查了一下,据说从国内过来的H1前3年也免联邦税,
从国内过来的博后J1和H1的税收区别在于H1刚来就要交社会安全税(7.65%,
H1一来即被认为是resident),而J1则在第三年才开始交】。所谓benefit主要是指学校给你全家(包括你,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健康保险。保险费很高,你只需付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学校里会付大部分作为benefit。现在主要谈谈J1的收入和福利。
4. J1第一年和第二年 (身份non-resident alien)只交健康保险费(每年都在涨,2021年单人$590/月,
自己负责$40/月,直接从工资里扣;2个人$1252/月, 自己负责$119/月; 3人及以上家庭,$1626/月,
自己负责$221/月)。除去健康保险费,剩下的都可以拿到手。
5. 值得一提的是牙医保险和健康保险是分开的,保险费主要由个人负责(学校负责很少一部分)。自己负责的费用是$30.98/m (单人),
$70.87/m(2个人), $123.12/m
(3人及以上)【更正,这个是贵的牙医保险,一般不选这个,还有个比较便宜的牙医保险,只能看网络内或合同内的牙医,一般人选这个便宜的保险,个人承担费用分别是$5/m(单人),
$9/m (2个人),
$14/m(3人及以上)】。尽管健康保险是必须的,但牙医保险不是必须的,我从来不*牙医保险。建议来美之前牙齿该拔的拔,该补的补。在美国看牙医是超级贵的(尽管有保险,对看牙医来说,自己负责的部分也是模贺陆很贵的)。
6. J1第三年 (如果你2021年底过来,2021年1月1日算第三年,身份resident alien) 开始交FICA 税 7.65%,
和退休金自付部分(7-9%,这部分钱回国后可以取出来)。3年后(以日计算在美满3年)开始交联邦税和州税
(单身交很多,如果已婚有1个小孩交的很少,2个小孩就基本不交了)
7. 消费:房租是大头,西南部很多城市one bed room (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小的40平方米,大的70多平方米) 房租是
$450-600/月。旦顷我租的是70多平方的one bed room 510/m. 在纽约1bedroom
一般要$1000/m以上,地段好的更贵,跟别人合租可以省些钱。用google查一下当地的房租可以间接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
8.
汽车和汽油及生活用品就很便宜了。如果不是在纽约等大城市,汽车几乎是必须的,否则生活很不方便。$4000-$5000美元可以*个还可以的二手车,$20考个驾照,我所在城市目前的汽油价格是$2.43/加仑(3.78升),我住的地方距离办公室近,主要是开车**菜,逛逛mall,
一个月油费大约$50。吃饭一家3口自己做饭,$300-400吃的很好了。衣服凑着打折去*,便宜得一塌糊涂,美国大众化品牌CK裤子20多刀一条。最近很多价格100-400刀左右的品牌服饰(对于我们穷人来说,衣服已经很好了)只要1-2折就可以*到。
美国博士后的收入很低,大约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如果年收入$35000,
生活在消费较低的小城市一年还可以存点钱(节省点可以存10万RMB),如果生活在大城市,存不了什么钱。我们大部分国内毕业的过来做博后就是混个经历,镀镀金。其它的想起来再说吧。
9:J1在美最长可以呆5年(每年去学校延长DS2021表),期间可以回去探亲,回来需要重新签证(签证一般有效期只有半年或一年)。J1期间如果找到更好的职位,可以换学校,如果有老板愿意提供H1身份,需要先申请回国服务豁免(一般J1有2年回国服务限制),然后才能转H1。申请豁免机会只有一次,一般都能豁免成功。
10:据我所知,持有H1签证在美最长可以呆6年,一般6年内能拿到绿卡,否则只能离开了。我有一个印尼的朋友,一毕业找到了一个公司工作,同时申请了绿卡(EB-2),1年之内就拿到绿卡了。但是中国公民EB-2有排期,现在好像才排到2008年的申请者。EB-1一般需要较硬的科研水平和背景。
11:牙医不是全保,我一个朋友老婆去看了几次牙医,有保险,花了几百刀。没有保险估计得几千刀。我记得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拔了颗智齿算上药费140RMB,帮我拔牙的mm好漂亮,也不痛。
健康保险有copay,一般好的保险(如学校保险)正常看一次医生自己付10或15刀,其它保险公司付,一次specialist自付$30,急诊(urgent
care)一次自付$40, 直接去医院急救房(emergency room) 自付$125.
12:生孩子费用(学校为J1,H1全家*的保险几乎cover了生育的所有费用,大部分家属在美国都没有工作,生个孩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定期检查,宝宝出生前只交2次费用,第一次去妇产科自付$10
(copay), 一次specialist $30, 其它例行检查不用付copay,
保险付全部费用。最后就是去医院生产的费用,我们是催产的,保险全包了。
13. 如果可以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当然更有前途,美国的博士后(博后是工作,不是读书)只是廉价劳动力。美国本土毕业的博士一般走2条路线:1. 做
1-3年博士后,申请永久职位,中国过来的博士一般没有接受过全英文教学,申请永久职位(一般要教学)语言很难过关。2.
毕业后在工业界找工作,很多留学生能在工业界立足,待遇比大学好,大学助理教授一般$60000-75000/y
(工作9个月的工资,如果有项目,其它3个月可以用项目给自己发工资),工业界8万算一般的,很多年薪10万以上的,好像还有分红。一般美国本土博士能进工业界不进大学。美国毕业的留学生,如果毕业后在一定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由于身份问题也得离开美国。
14.国内过来的博士一般也有2条路线: 1. 做几年博士后,增加些经历,提高些水平,镀镀金回国。2.
想办法留在美国,博后期间申请豁免(如果需要),换H1
(如果需要),申请绿卡。但是永久职位很难申请到,一是没有美国学位,二是语言能力不足以教学。拿到绿卡后,要么走研究型路线,自己申请项目(当然也可以在别人手下做很久类似博后的工作,这样没什么前途),要么尝试在工业界找个职位。
15.
美国一般只认自己国家的学位,以及牛津、剑桥等名校的学位。尽管这样,你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仍然可以在美国做博士后(相当于承认你的博士学位)。如果你已经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也可以在美国再读一个博士,但是不能为同一专业。据说美国博士培养是地狱式训练,家庭作业能让学生经常熬到凌晨,还要经常做presentation.
一般中国学生都能较顺利通过qualify走到最后,很多其它国家的学生会遇到不少麻烦,一些走不到最后
16. 关于来美办*:有2种,1. 2年合同的*,通信公司送*。2. prepaid,
自己**。两种我都用过,强烈推荐用后者,省很多钱。刚来的时候不了解内情,订了有2年合同的*,2条线,每月59.99+tax, 约$70.
晚上7点后到早上7点打美国*免费,白天有700分钟any minutes. 我们*少,一个月用不到100分钟。合同一到期就换了prepaid. $10,
$20*了2个诺基亚新*(能打*就行),充值$100,
1000分钟通话时间,一年有效期,结果我用了一年还没有用完。我*不多,这样一个人一年的花费只要100元。我们前2年用合同*,浪费了约$1200.
所以建议刚来的先用prepaid, 如果你*实在是太多,再考虑跟别人share 合同 *plan.
17. 老板offer上给多少就是多少,嫌少可以不接受offer,讨价还价很容易悲剧的(一本土毕业哥们得到national lab的offer,
待遇已经很好了,他还找人家讨价还价,结果悲剧了)。很多博后在美国呆几年都没有涨过工资。如果干得不是很差,第二或第三年可以找老板谈(一般老板不会主动给你加工资),今后加州博后工资每年最少要涨3%(最近工会努力争取的结果)。如果老板3年给你涨5000刀已经很不错了。
18.
养孩子的费用:宝宝2岁前,主要花费是宝宝的房间布置、奶粉、尿布、衣服、玩具等费用。如果是自己带孩子(请人带孩子是很贵的),母乳喂养,前2年养孩子的费用可以忽略。
19. J1刚来第一次发工资可能会扣你的税,你需要到HR问问,填一个免税申请表,每年填一次(申请当年免税,
共3年)。填过免税表以后就不扣税了,之前扣的税会在第二年初申请退税的时候退还给你。
20. J和F签证可以*united
airline的学生票(我当时在上海订的),比普通票便宜一些,同时附送一张行李单(可以多托运一件23公斤的行李,即总共可以托运3个23公斤的行李箱)。这是几年前的情况,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
博后何时选择海归?
年前,国家大力倡导出国留学,如今见了效果,大批的中国学生或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或在国外名校有博后经历+牛文章。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国外找工作并不难,譬如我有一个师弟,基本上是工业界、大学都问题不大。然而,中国人的内向(不善于交朋友)、衣锦还乡的思想以及叶落归根的怀旧情绪,迫使大批的精英海归涌入国内高校(国内的工业界由于长期的萎靡不振,为精英们提供的职位少之又少)。本来精英的光环还是能多闪几年的,但是由于海归人数太多,近年来,精英们的地位急转直下,速度之快不亚于当年的博士贬值。回想起当年,短短几年间,博士进入高校的待遇从30万启动经费(还能解决家属工作),到10万元,到5万元,直至倒贴(给领导送礼),变化之巨,速度之快,真是惊心动魄。对于现在海归的就业形势,不就是当年本土博士就业形势的真实写照吗?所以,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没有在国外连续工作十年的决心和毅力,如果你有一个机会能在985高校拿到一个副教授的位置,那么抓紧时间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精英海归,直接拿教授的职位的例子也很多,但都是过去,尤其是2007年左右,但2007年的就业形势,大家是否还记得?我2007年博士毕业,水平一般,却能在众多985高校中挑来挑去,最高科研启动经费加安家费可以达到30乃至40万元,根本没有学校敢跟我提博士后的事。
现在海归拿教授,正常来说,确实有难度,但也并非不可能,也不一定非得要牛的一塌糊涂。但那是正常情况。随着目前高校职称晋升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正常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没注意。现在在高校里,教授这两个字,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绝对的稀缺职位,在此职位的人,绝对吸引眼球。几年前,你觉得教授没什么,因为你自己,可能有个三、四年也就是教授了。那时有人跟你提教授,你可能还会信心满满的想,再努力几年,我也应该差不多了。现在呢?有几个人敢随便意淫自己什么时候能当上教授?教授之事越来越遥远。在这样的氛围下,教授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现在了不得了,虽然称谓没变,但意义不一样了:过去人人可为之,现在人人可望而不可即。人嘛,毕竟有私心,想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环境中,也自然会飘飘然。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你觉得,而今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的教授们,还愿意回到过去的日子吗?当然不愿意!那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稀缺职位继续稀缺下去呢?很简单,控制人数。
其实,将心比心,很多事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是教授,熬了N年,终于站在现在的位置上,突然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比你小20岁甚至30岁,却由于有几篇牛文章和留学经历,要和你平起平坐,你服气吗?随着不服气而来的,就是你在投票时递出的反对票。遭受了学术委员会的反对票,还有好?唯一的例外就是有大牛顶着,再加上自身能力强,水平确实高。有个家伙曾经说过一段话,说的挺好:人要成事,你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得行(这句最重要)。
综上,现在对于海归精英的路看似很宽,但由于精英们很挑剔,其实很窄。在祝福大家都有一个好前程的同时,在此给各位海归提个醒,好时候已经过去了,抓紧眼前的机遇,同时要有长期任人宰割、拼命奋斗的心理准备,以副教授为起点,给大牛使劲*命,看似弯路,却是大智若愚。
其实,你要是能承受得了生活上的不便(在国外,没朋友是最让人难受的),最好还是别回来,国内很乱。虽然,结婚生子也是一大关,但和长时间的没朋友相比,却是还要好过一些。在国外工业界找个工作对很多人来说不难,挣钱也挺多,足够一家人安稳生活。美国的高校也不好混,要是没有美国博士学位,基本就更不用考虑了。NSF申请不但要技术,而且语言得有境界,很多人都过不了这关。
疫情下的汽车人 | 跨国行动之一:扫货四大洲六个国家...
民革党员、上汽大通海外部总监杨峻岭个人募集捐助防疫物资的传奇经历
作者 | 葛帮宁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第一批,人肉带货,筹集6万个口罩。
第二批,澳大利亚发运,2万个口罩和4万多件防护服。
第三批,印度尼西亚发运,5000个口罩。
第四批,印度尼西亚发运,2.9万个口罩,正在弄。
第五批,意大利发运,3万个口罩。
第六批,波兰发运,1.6吨物资。
第七批,爱尔兰发运,1300只口罩及其他物资。
第八批,美国发运,10箱口罩。
第九批,自己从美国带回,15套红外线体温测试仪、一批护目镜和手套……
难以想象,这些重要战略物资是在很短时间内跨越几个大洲、多个国家筹集到的。
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国内紧缺物资居然是由一名偶然到海外度假的汽车人自行筹集的。
2020年2月5日,帮宁工作室*采访了正在美国洛杉矶休假的民革党员、上汽大通海外部总监杨峻岭,听他讲述跨国募集采购这批医疗物资的传奇经历。
以下为杨峻岭口述。
1月20号,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到美国洛杉矶休假。抵达洛杉矶1天后,也就是当地时间21号,我就接到洛杉矶朋友的*,询问我国内的情况。
这些朋友在洛杉矶及美东地区采购了一些医疗物资,主要以口罩为主,想捐赠到国内。这时我就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便开始有意识地做准备。
从22号开始,我一下就建了6个微信群,分别对接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阿联酋、英国,和一个定向的湖北省区县医院。区县医院群里大部分都是各地方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提供的都是一线真实情况。
简单介绍下我的背景。我有20多年国际业务和国际经营经验,起初是在中海集团,后到上海贝尔集团干了8年,然后到吉利汽车做海外*总监,2021年到上汽大通担任海外部总监,因此结识了很多海外朋友,积累了很多海外资源。
第一步,把有联系的朋友全渗瞎发动起来,包括(中国驻所在国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等。因为我能提供最准确的一手信息,而且是来自区县医生的信息,所以这些海外朋友对我比较信任,问我到底哪里需要医疗物资。
他们提出尽量定向捐赠,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会把具体医院具体医生的姓名和地址截图发给他们,他们可以判断消息的真实情况。亦因此,我被很多国外朋友推荐,很多人来找我问国内情况以及具体需求。
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刚开始对国际捐赠不了解,有些一哄而上,1月23号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4号通告,第二条第二款写道“暂不接受与疫情防控无关的物资和境外捐赠”。
在这之前,这些海外捐赠物资运往中国时基本缺少两样东西。第一,当地人只负责捐赠,只负责捐钱捐物,或兆拦者先捐钱再采购,但往往忽视了空运物流费用。
第二,负责采购的不管是商会,还是华侨,抑或学生,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医用物资,哪些是工业物资,也不知道哪些物资具备哪些级别防护,比如隔离与传染的级别就不一样。所以这些物资全都混在一起。
这时我正好跟武汉大学92级病毒专业的一位朋友高先生联系,通过他认识了他的同班同学——美国的捐赠人彭颖,跟他们沟通以及再对比其他渠道的物资情况后,我发现口罩标准不一样,紧急处理了一些事情。
碰到的问题很多。一般来说,正规货运渠道流程包括:第一,采集货物源头标准不一致。第二,如果是批量物资运往中国,要有一个出口公司。第三,空运物流费用没有计入成本,都想着最大化购*物资。第四,常规进口路径需要清关公司。第五,捐赠的物资可能还需要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许可证。第六,进到中国海关后,需要解决清关关税和税收问题。第七,抵达国内物资运输怎么办?武汉封城后,运输车辆根本进不去。第八,进武汉再出来,驾驶员必须隔离。
这其中,因为不同国家设立的物品品类和标准不一样,有些国家标准并不广泛被中国人知道,这些标准不一的物资送到医院,难以百之分百确保安全医用级别,这是国际捐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还有一种渠道就是人肉带货。22号我们发现存在这么多问题后,23号就确定走人肉带货渠道,否则正规渠道任何一个环节被卡住,就都得完蛋。
人肉带货渠道需要丰富经验。举个例子,某商会完成集货,捐赠者完成捐赠,采购者做完采购,交给指定的人。但这个人可能就有些抓瞎,这些物资怎么运回中国,剩下来的所有丛猜空责任都归他。怎么办?
我建议道,先组织几个留学生,用厢式物流车VAN,把物资运到机场。与此同时,我们想办法找东航接洽,希望他们能把这批物资放过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好不容易他们同意了。
第二个动作,赶紧找搭乘东航到中国的人,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告诉他们国内发生的事情,并把物资打开给他们看。每一箱都不重,我们把小包装全拆掉,统一放到一个大纸箱里,纸箱上面写明定向捐赠地址。恳请他们用自己名义托运,并跟东航谈妥不收取费用。
既做乘客工作,又做东航工作,通过人肉带货渠道,一次带回国6万个口罩,分包了几十箱,其中2万个口罩由我筹集。
这6万个口罩到达上海后,突然遇到第4号文事件。这就意味着,没有通过正规途径捐赠的物资都不让进。但这个事情一定又要做,怎么办?只能通过国际货物进出口方式进关。
我立刻在(微信)群里讲,需要多少钱,全部我掏,只要你们发放。
他们说,这个同意,我相信你。
我说,我马上打款,现在都是网上银行,操作很方便。
也同意。
这一关算通过了,但还是不能放。为什么?这是第一批从澳大利亚过来的非官方捐赠渠道的批量集货,批量出口、批量空运、批量出关的物资,即便有慈善总会的受赠证明,也必须要有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许可证(仅针对防护服)。而澳大利亚这批物资尚未申请此证件。按照规定,这是不能清关放行的。
这批物资在澳大利亚登机时,因为免费货舱不能一下太多,所以分成两批发运,第一批物资(口罩)近2.89吨先发,剩下3吨多物资(防护服)等下一次航班。
说实话,第一个航班基本是硬闯关。好不容易让湖北省慈善总会发来一份文件,表示接受捐赠。这批物资定点捐赠到武汉医院,但交接点不是在武汉市湖北省慈善总会,而是在上海。
好不容易第一批物资发送搞定,本想第二天凌晨发送第二批物资,结果第二天从凌晨5点到下午5点半都没有搞定。什么原因?我们愿意出钱交税,找到公司清关,也找到进口方,但海关说因为有防护服,需要医疗器械许可证,否则他们没有权力放行。
我们想过很多办法,包括把所有文件准备好,向上海药监局申请,但未得到上海药监局回复。此路不通后,我再去找海关,我说,你们担心的一是税,防止偷税漏税是原则问题;二是物资品质,防止对医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我还说,税这方面我来担保,按照你们的要求,先把款打过来作为抵押或者押金。物品品质方面,请上海医疗队先进行评估,并且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写书面承诺函,他本人及团队预先审核,确认这批物资所达到的医疗级别后才予以分发,这样可不可以?
还是不行。
那怎样才行?
海关说,需要湖北省慈善总会或者红十字会出一份类似承诺证明,其他渠道都不行。
我之所以能拉动这些海外捐赠,是因为我跟他们做过保证,这件事我会从头盯到尾,保证这些捐赠物资不会被截留,将直接送达医院。他们这才全权委托给我,因为有这个背景,我一定得想办法通关。
找来找去,我找到中央青干班的同学,他也是湖北武*,通过他出面请民革湖北省委主委与湖北慈善总会协调。同时我将文件资料都准备好,湖北慈善总会据此给上海海关出具了一份笼统的文字。
所谓笼统的文字,大概写着“上海海关:兹由我会接受来自海外的一批物资,要通过你们这里进关“……但没写物资来自哪里;有多少吨、多少立方;以及是什么物资等。
物资终于通关放行。
从凌晨5点到次日凌晨5点,24小时过去了,到次日中午这批物资才出来。主要问题还不在这里,主要问题是上汽集团积极抗击疫情,调配旗下华宇天地物流负责运送到武汉。
如果能紧跟上一批物资抵达,华宇天地物流就可以多运送一些,毕竟进武汉出来后司机要隔离14天。物资晚发一天,一是耽误时间,二是损失一个司机资源。
我所经手的物资:第一批人肉带货,筹集6万个口罩。第二批澳大利亚发运,2万个口罩和4万多件防护服。第三批印度尼西亚发运,5000个口罩。第四批2.9万个口罩,印度尼西亚发运,正在弄。第五批意大利发运,3万个口罩。第六批波兰发运,1.6吨物资。第七批爱尔兰发运,1300只口罩及其他物资。第八批美国发运,10箱口罩。再往下就是2月6号,我采购了15套红外线体温测试仪、一批护目镜和手套,我自己带回国。
以今天发运的印尼那批物资为例,由上汽大通同事杨燕到机场对接。那边拿到行程单,办完托运后,立马把相关信息发到微信群里,这边杨燕准备好接应,接到货后直接送到医院,一分钟都没耽搁,太有效率了。
后面几批物资就没走人肉带货,改走国际货运。有批从布拉格发运的物资因为得不到舱位确认,改走德国法兰克福,明天将物资送到法兰克福机场,通过南航舱位到中国。
国际货运一般需要四份表格:一是慈善总会盖章签字的致海关文;二是受赠单位出具的说明;三是物品清单;四是捐赠者相关信息。这四个表格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算是捐赠也进不了关。
大约是在初六还是初七,我们的捐赠情况被媒体报道后,为了加大力度,公司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安排团队利用组织的力量,充分调动我们全球经销商的资源,再一次规模化的“扫货”,最大化支援国内疫情。
结果刚谈完,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30日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之后美国从武汉撤侨,而且还在国内控制物资。除美国外,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都开始管控医疗物资生产厂和主流渠道商。
零售虽然放开,但零售能购*多少?关于零售还有个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当时我们*不到医疗物资,就发动群众从零售店一盒一盒地*。突然间各店铺都要调货,一些小店开始涨价。我跟大家讲,不要抱怨涨价,有多少扫多少。那真正是扫货,一下就把市场零售和短驳供应全*空了。
通过这次国际募集捐赠事件,我的感受有几个方面。
第一,群众力量比想象更强大。这个力量包括扫货的力量,想尽一切办法打通渠道的力量,通过各种办法越过障碍达到目的的力量。我们碰到这么多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没走通就可能前功尽弃,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分秒必争。
第二,社会力量中,真正缺的是能看到完整业务链全局并且协调各种资源、统领全过程的领军人物。其实所有行业都一样,知道所有环节,安排合适的人把各路环节打通,真正把事情做成,其实挺不容易。
第三,在疫情面前,不同省市同样级别的官方机构体现出巨大差异。
第四,官方动作和嗅觉灵敏度有时不如民间。
(这次捐赠)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不是谁有钱,而是没物资没货。我们在爱尔兰的经销商集团,实力相当雄厚,经常是国家政要的座上宾,结果就是*不到货,因为根本就没货,都扫空了,想*都*不到。所以有时候,人想要有作为时,可能都来不及了,错过了那个窗口期。
这段时间,我每天早晨8点钟起床,凌晨三四点才睡觉,每天最多能睡五六个小时,天天如此。昨天因为公司的事忙到凌晨两点半,两点半之前有近4个小时在忙医疗物资的事。
期间有个小插曲。1月24号到26号,我几乎每天都工作20小时以上。大概三四天前,抵抗力急剧下降,我在上海医疗队医生微信群里求救,请他们远程诊断,诊断结果是眼角膜炎,因为细菌性感染。我赶紧去看医生*药,第二天症状转好,不痛不痒,只是还有点红。这也算是相互帮助吧。
本来打算陪家人过一个假期,结果变成妻子带着孩子们去玩。儿子也好办,给他*个乐高玩具,他一搭就是两小时。搭完一个,再给他一个,他继续搭,我则在一旁拼命工作。
希望春天快点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学毕业生小聪和小明合伙开了一家儿童书店,经过一...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做颂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蠢拆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带胡枣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网,形成“原料-加工-*”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母亲——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以上就是雅思无忧网为您准备的访问雅思无忧网(https://www.yasi.cn/),了解更多雅思考试新消息,新动态。
雅思培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