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雅思无忧 > 出国留学 > 正文

北洋大学出国留学费用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更新:2023年08月05日 15:50 雅思无忧

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沟通为本”的考试理念。对于雅思考生来说,也有很多考试难点和政策盲区需要帮助解答。今天雅思无忧网小编准备了北洋大学出国留学费用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希望通过文章来解决雅思考生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敬请关注。
北洋大学出国留学费用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洋务运动中的留*童是如何选拔的?

留*童选拔没有什么背景,一是通过考试选拔12至15岁的聪颖幼童;二是教会推荐。
资料链接:
一、1871年下半年,慈禧太后批准曾国藩、李鸿章的幼童留洋折,并由总理衙门总管,两江总督曾国藩主管。晚清一代,曾国藩的行政办事效率是比较高的,朝廷圣谕一下,曾国藩立即组成了两个班子,其一为:“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事宜关防[沪局]”,由曾国藩的文案兼幕僚刘翰清为委员,驻扎在上海,负责招收、培训、选拔出洋幼童,实际就是出国前的培训学校,其二为“奏派选带幼童驻洋肄业局事宜关防”,委员陈兰彬,副委员容闳,并委任了随行的中文教习和翻译,常年驻扎在美国。任务是携带幼童到美国学习,并刻制两枚蓝色关防大印,(晚清*的临时机构均为蓝色关防),随后,由这两个班子拟定了一套详尽的出洋幼童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
1、通过考试选拔12至15岁的聪颖幼童到美国学习。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
2、总共选拔120名幼童,分四年赴美,每年30名。时间是1872到1875年。
3、学习时间总计为15年,凡报名考试合格者,需与*签定生死合同。
4、学生学成毕业后,不许逗留美国,必须回国服务。
5、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包括车船费,全由*出资。
6、每个学生的留学费用,120名计费120万两银子,由海关税支付。
7、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生死病故,各安天命,*不赔偿。
当然,还有一套严格的学习管理办法,主要是强调在外国肄业,不能忘记朝廷恩典,逢初一、十五要面向东方遥拜大清皇帝,再拜孔圣先师,幼童人手一册《圣谕广训》。这个《圣谕广训》是什么书呢?他的全称是《御制圣谕广训》。清朝取代明朝后,几乎全盘继承了前朝推行教化的法令制度,朱元璋制定的24字圣谕,由顺治皇帝稍微该几个字,变成当今皇上的六谕,康熙皇帝亲政后,有感于“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遂将六谕扩充为更加具体的上谕十六条,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纳瞎息争讼,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减以惜材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正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可以看出,这16条是封建社会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后,雍正上台后,又将十六条导绎其言,推衍其义,共得万言,题为《御制圣谕广训》,颁行天下,晚清科举考秀才,是必考内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读本。当然,也有其他五经四书等孔孟经典。由此可以看出,清*对出洋幼童是极力灌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政治理念。
二、选拔幼童的艰难过程
按照幼童留洋章程的规定,120名幼童分四年派完,每年应该是30名,可是从1871年下半年开始,到1872年上半年,第一批迟迟招不够30名。而当时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1870年就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去了。肄业局驻地是在上海,曾国藩考虑到万事开头难,曾以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身份,发函给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地方*,又专门给当时上海的大资本家唐扰盯廷枢、徐润写信,这两人就是轮船招商局的负责人,要他们协助陈兰彬、容闳招收留洋幼童。
大家替当时的人们着想:不要说官僚权贵家庭,就是一般普通百姓家庭,一想到要自己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跨洋过海,不远万里,去到那蛮夷之邦,一去15年,还要给*定下生死文书。除了少数了解西洋事务的商人、*办,一般家庭是不愿让孩子走这条路的。当时并没有电视、广播、报刊,人们传递信息都是亲朋好友口口相传,很少有人知道美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相反,一些恐怖的流言却散布开了。第二批幼童中有个叫李恩富写的回忆录中说:他家乡就谣传,说什么幼童到了蛮夷之邦,要扒掉人皮,披上狗皮,到处展览,为洋人赚钱。还说什么西洋有个“弗琅机”国,好蒸煮男女幼童吃,吃的时候,还要把皮剥下来,至于传教士对幼童挖眼剖心,*洋药,更是骇人听闻。
眼看快要到了出洋的日期,才招了二十多名幼童,并且大多是唐廷枢、徐润动员广东香山县老家的子弟前来报名。容闳只得来到香港教会学校招生,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在香港教会学校读书。在香港,容闳又招了6名幼童,其中就有詹天佑。
当时,詹天佑才12岁,在广东海南县刚读完私塾,失学在家。詹天佑家有个邻居叫谭伯村的,在香港经商,他一看清*招收幼童留洋的告示,马上想起了邻居詹兴洪的儿子詹天佑,小男孩非常聪明,谭伯村很喜欢他,每次从香港回去,总是给詹天佑带回去一些香港出版的画报、书刊等,谭伯村决定回去动员詹兴洪,让他儿子詹缓茄和天佑前来报名。
詹兴洪祖籍是安徽州府婺源县人,早年祖上迁移到广东经营茶叶,生意做得很大,詹兴洪也是个读书人,只是生意到他手里,天灾加人祸,生意一落千丈,破产家败了,詹兴洪当时靠代人写信和刻图章谋生,所以詹天佑刚读完私塾,詹兴洪就无力供他读书了。恰在这时,谭伯村从香港专程回来,动员詹天佑报名留学西洋。詹兴洪夫妇还有两个女儿,就这一个男孩,一想到孩子一去15年,还要给*签定生死文书,詹兴洪夫妇犹豫了,迟迟不答应。
谭伯村因为在香港经商,他知道美国是个先进的国家,小孩到美国留洋,回来就是洋翰林,眼看报名的日期就要过了,谭伯村夫妇商量,决定把自己7岁的四女儿谭菊珍许配给詹天佑,因为谭伯村比较有见识,家境比詹兴洪家境富有,只是他没有男孩,这样两家结为儿女亲家,谭兴洪夫妇才勉强答应让詹天佑报名。谭伯村与詹兴洪带着詹天佑匆匆来到香港,找到容闳,总算报上了名。詹兴洪拿着笔战战兢兢签定了生死合同。
当容闳带着从香港招来的詹天佑等6名幼童返回上海,交给陈兰彬、刘翰清等人,自己就匆匆忙忙提前赶往美国安排幼童入学事宜去了。而负责幼童留洋的主管,两江总督曾国藩于1871年4月在南京去世了,他临终专门交代,幼童留洋事务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管,可见,曾国藩晚年对幼童留洋的重视与期望。派遣幼童留美是曾国藩晚年政务中的一个最大亮点。
到美国后,容闳先来到新英格兰区麻萨诸塞州的斯波林菲尔市,华人都称它为春田市。这个城市随然很小,但教育事业发达,容闳在这里找到耶鲁大学毕业的校友帮忙,很快租借了一栋二层小旅馆,作为驻洋肄业局的办公之所,并决定幼童来时,以二三人为一组,寄居在肄业局附近的医生、教师、牧师家中,先过语言关,然后再入学。
这一切安排妥当后,容闳立即给上海发电报,陈兰彬很快带领幼童准备出发。幼童每人做了一身质地高雅的长袍马褂,一顶小缎帽,一双厚底鞋,一人做一个小木箱,装日常用品,又每人发一套崭新的《圣谕广训》和四书等,于1872年农历7月8日,公历是8月11日,由留洋委员陈兰彬、翻译曾兰生、中文教习容增祥等带领下,从上海吴淞口江岸上船出发。岸上,送行的亲人泪流满面,悲喜交加,挥手告别。

为啥清朝派送留*童时,一定要和家长签订生死契约?...

1872年8月11日,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中国孩子,在上海轮船招商磨余局拍摄了下面这张集体照片。

随后,他们乘坐一艘轮船,从上海出发,漂洋过海来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他们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度过15年的留学生涯。

他们就是清朝派出的第一批留*童,一共30名。他们之中有一个叫詹天佑的孩子,30多年后设计并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一个叫蔡绍基的孩子,在20年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北洋大学(同瞎巧滚天津大学前身)。另外一名叫黄开甲的孩子,30多年后成为清朝优秀的外交官,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中国的权益……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一共向美国派送了4批留*童,共计120名。他们原本要在美国学习15年。可是,在1881年,他们即被召回中国。留*童回到中国后,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仔细翻阅了留*童的名单,发现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沿海地带。在第一批30名幼童中,有25名来自广东,3名来自江苏,1名来自福建,只有1名来自于内陆的山东济宁。

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看,留*童的待遇非常优厚:清朝承担他们赴美期间的所有费用,留*童回国后由清朝安排工作。招募留*童的条件也放宽到16岁以下,只要满足“样貌端正、家世清白、聪颖好学”等条件即可。可是,当清朝招募留*童的计划公布后,民间来响应和报名的家长寥寥无几。

在19世纪70年代的人们看来,一个孩子最好、最正经的成才之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步入仕途。当时的美国,在许多人眼里还是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家庭环境稍微好一点的家长,都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去留学,更别说一去就是15年。

多年以后,一名留*童回忆说:“在当时,到美国的旅程,好似到天涯海角一样,而一般家长父母是不愿其子弟远行的。”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所有留*童的家长,都必须与清朝签订生死契约。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就签下了这份生死契约:“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美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我们现在看不懂,为什么清朝要与留*童的家长签订生死契约?如果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可以理解。

这是因为,派送留*童,对于清朝来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一群宽握10来岁的孩子,在遥远的美国要生活和学习15年,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难以预料。清朝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担保留*童在异国他乡平安无事地度过15年,直至归来。因此,清朝必须与留*童的家长签订生死契约,避免将来出事后发生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人愿意报名参与到美国留学。一是家里实在太过贫困,拿不出钱给孩子读书的家庭。二是沿海地带的家庭。

前者好理解,后者是由于沿海地带与海外交流较为频繁,对外界了解较多,知道美国并非“蛮荒之地”。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就是来自于广东香山。在容闳的示范和带到下,广东的家庭报名踊跃。在第一批30名留*童中,光是广东香山的孩子就有13名,占据了三分之一强。

西南交大研究生有没有交换生

西南交大研究生有多项交换生项目,包括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瞎斗埋目、韩国互换奖学金项目、港澳台地区交流项目、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等项目。举例如下。

2021年秋季学期港销迅澳台地区交流项目通知汇总

注:

1.每名同学仅能申请一所免学费交换学校。

2.赴台交流项目,请按照“学院+实名”的方式申请加入。项目申请过程中,若有疑问,请在交流群咨询,或池老师磨蚂。

3.峨眉校区同学纸质材料交至峨眉校区主楼1226室,李老师处;其余电子材料请按各项目通知要求发送至指定邮箱。

详情访问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http://fad.swjtu.edu.cn/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我国有很多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周培源、钱学森、苏步青等。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主要成就: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名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主要成就: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指察芦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之父”。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学术成就:为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唯带的湍流理论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没余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主要成就: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 ...

洋务运动时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 曾国藩 、李鸿章的支持下, 清* 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历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 新英格兰地区 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逗信肢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 美国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哥伦坦哪比亚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山世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 中华民国 ”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以上就是雅思无忧网为您准备的访问雅思无忧网(https://www.yasi.cn/),了解更多雅思考试新消息,新动态。

雅思培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推荐文章
    标签 - 专题
      鲁ICP备18049789号-14

    2022雅思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