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雅思无忧 > 雅思口语 > 正文

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

更新:2024年09月20日 02:56 雅思无忧

今天雅思无忧小编整理了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

雅思口语考试的技巧

1、提前准备适合自己的口语高分词汇

在备考的时候,准备一些常用的7分雅思词汇和雅思技巧,在适当的时候脱口而出,会给你的考试增光添色,同时要在考前的练习过程中,掌握好paraphrase的方法,因为在雅思考试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者是本身词汇的匮乏,在自己不会的单词上面会卡壳,而雅思口语是相对比较灵活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用其他的话去替代那个卡壳的点,这样你的雅思口语就会顺畅、自然。

2、灵活应对雅思口语考试中的话题

雅思考试中的话题有很多,疑难话题是大家拿到雅思口语满分的最大障碍,当你在雅思考试的时候,遇到的题目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或者是自己比较生疏的话题,需要你灵活转换,但是当你无法做到灵活转化的时候,那就需要说一个最容易而且最能说出内容的话题。

3、充分利用考试中笔记记录

雅思口语考试中的一张纸,就是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考官会给你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你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有些考生觉得做笔记没什么意义,因为做完了之后,说的时候还是和笔记大相径庭,这说明考生在下面练习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掌握通过看笔记说英语的习惯,因此在考场上才会觉得笔记没太大作用。

4、调节心理状态,不畏惧,不胆怯

雅思考试注重的是语言的应用性,因此在考场中的状态和心态对你的考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的考生都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口语考试,因此在考前对考试存在一种惧怕感,总是担心自己见到老外之后,可能会说的都会变成不会说的,这就是一种考试障碍,所以需要大家把自己的心态放平稳,一定要把雅思口语考试当成是一个和考官的谈话,是和一个陌生人的谈话,仅此而已。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全都表达出来。

扩展资料

雅思口语考试分数档次:

1、9分,成绩极佳,能将英语运用自如,精确、流利并能完全理解。

2、8分,非常良好,能将英语运用自如,只是偶尔有不连接的错误和不恰当,在不熟悉的状况下可能出现误解,可将复杂细节的争论掌握的相当好。

3、7分,良好,有能力运用英语,虽然在某些情况有时会发生不准确、不适当和误解,大致可将复杂的英语掌握的不错,也理解其全部内容. (澳大利亚移民分数线)。

4、6.5分,(加拿大、英国留学分数线)。

5、5分,适当及格,可部分运用英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应付全部的意思,虽然可能犯下许多错误,在本身领域内应可掌握基本的沟通。

6、4分,(英国预科分数线) 水平有限,只限在熟悉的状况下有基本的理解力,在理解与表达上常发生问题,无法使用复杂英语。

7、3分,水平极有限,在极熟悉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一般的沟通理解。

8、2分,只属于偶尔使用英语,除非在熟悉的情况,使用单词和简短的短句表达最基本的信息,在说写方面有重大的障碍。

9、1分,不能通过,可能只能说几个单词,无法沟通。

10、0分,考生没有参加考试,没有可评估的信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雅思口语

雅思口语考试自学技巧

雅思口语考中大往往会再次碰壁,一直都无法跨越突破雅思口语考,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去做才能够真正的成功突破雅思口语考的呢?大有没有什么雅思口语技巧呢?下面环球青藤小编给大分享一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大量背诵原汁原味的单句、对话、生活习语。
二:把每天背诵过的素材反复消化,借助想像力,身临其境把它们表演出来。
三:写日记。这个习惯看上去练习的是写作,其实它更是练习口语的妙法。当你动笔的同时,你的大脑正在激烈地做着英文体操。用英文进行思维是的口语训练方法。
四: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及各种故事、杂文,之后将它们复述出来。(超提示:是"复述"而非"背诵"。)同一篇文章的复述工作应该反复滚动。
五:一年左右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进行日常的思维活动。每当遇到不会的词、句记录在本子上,集中解决,并定时更新、复习理想的练习口语的方法是有个说英语的外人天天在你身边陪你说英语,但这个条件一般谁也不具备,那么怎么来练习口语呢,有一个好办法非常可行,是自己和自己说练习英语口语(当然后期还要找一些外人进行语言交流体验),请相信自己和自己练习口语这一办法很管用。
雅思口语考想要取得高分,必须的要找到其中的雅思口语考试技巧,下面来看看雅思口语技巧之自学技巧。
下面为大推荐一个自学口语的好方法——“反述式口语练习法”,供大参考:
拿出一篇英语文章来先看懂,反复看几遍,争取记住里面的内容(注意千万别背),然后把文章翻扣在桌上,对着墙用自己的英语将刚才读过的文章反说出来(注意是述说,不是背诵),一开始根本记不住,打开文章再看一遍,然后再翻扣过来用英语述说,遇到卡壳的地方翻过文章再看一看,看看人原文怎么说,再翻扣过去述说……
直到把整个文章说完,反复练习多遍后,不仅可以流利地述说这篇文章,还可以改换说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述说,如先说开头后说结尾、先说中间后说两头,长话短说、短话长说……不用多,只需几篇文章,可以练出流利的英语口语,而且地道正确,比外人说的还标准,因为所有的句子和表达方法都来自书上,还能有错?这样练习口语,进步飞速。
比和外人面对面说英语进步还快,因为面对面听不懂还不好意思问人,现在是自己说了算,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马上可以查字典,查一个小时也没人管你。想学医学的口语拿医学文章来反述,想学军事的口语用军事文章来反述,想说什么说什么,直到学会。用“反述式口语练习法”学习英语口语,大学生几个月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信不信由你,请吧。
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一定要从简单的文章开始反述,千万别以为自己水平很高,急着先拿复杂的文章来反述。不管你的阅读水平有多高,在口语上一定要谦虚地把自己当成刚学说话的小婴儿,要甘心从头开始学习,要从台阶开始迈起,不要以为一步跨上3个台阶才算进步快,英语不难学,一共也十个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本来很容易,可大多数人心急,偏要一步迈上十个台阶,结果把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搞得十分艰难。

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

雅思口语考试,对于很多中国考试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有很多考试死记硬背,拘泥于被模板,在口语考试中表达生硬,口语考试成绩平平,那么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把你的根基搭建起来

1、选择文本。文本以你能看懂80%以上的,如果你什么都看不懂,那么就赶紧去补单词,补句子,补阅读。不建议去听那种每个词都不认识的文章,因为……那种训练根本达不到效果,你都忙着查词去了
2、第一遍听,大概抓住全文的要义。听完以后,快速在脑子里过一遍文章结构。
3、仔细听,愿意做听写的可以做听写,不愿意做的把听不明白的地方抓出来,反复跟读。一定要做好笔记,把听不出来的东西反复听。
4、再听。直到听懂为止。
5、有人问,看中英字幕的美剧能不能提高听力?我想说的是……你为什么要这样自欺欺人……说真的,我认为对于刚开始练听力的人,应该踏踏实实从正经儿的文本开始。比如说《科学60秒》这种开始,它的文章很规范,语速较快,行文较短,是很好的学习材料。系统的学习,肯定是比胡乱看更有效的。

二、口语,从正确说话开始
口音不是大事情,发错音才是大事情。就那中文来说“吃饭”,这个词北方人可能会更卷舌,南方人的舌头则可能是偏直的(所以听起来很温柔),这个就是个人特色……但是,你不能把“吃饭”发成“滋饭”。错误的发音不仅会影响口语,还会影响听力、拼写。平日要多注意音标,多培养敏锐的听觉,很多人常年发错音,是因为根本听不出区别,这个是最要命的。
三、学习说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
1、某些童鞋学习口语的时候,完全是靠背诵的。比如说,他们打算去机场,就背下一堆“WherecanIgetmybaggage?”“Doyouhaveanythingtodeclare”之类的句子,但是,你让他独立说个句子出来,不是语法有错,就是别人根本听不明白。语法重要吗?我认为是重要的。语法真得很美,很有趣。你和老外说“Shedog”,对方也能知道你真实的意思是“Herdog”,但是这个就好奇怪了……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能抱着“对方能听懂”就好了,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进步。
2、刚开始练习口语的时候,不要光顾着去学炫酷的俚语,或者随意省略句子里的元素,否则就是走路还没有学会,就想着跑了……你首先要对句子结构有基本的认识,主谓宾千万不能忘记,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多种表达形式,例如说比较级,各种时态(一定要把时态学好!),as,从句等等,都要熟练地运用。

3、不仔细研究句子,永远说出来的话都是“Ihaveadog.Itiscute.Iti*ig”,永远只有一个句式。句子在英语学习里真得很重要,要能读、听长难句,也要能说、写出漂亮精良的句子。
4、多做造句练习,是肯定有帮助的。如果你现在觉得“说”会反应不过来,不如先从写开始;一边写,一边思考怎么表达最为恰当,渐渐地,你就发现自己能说出完整、精准贴切的句子了。
四、去练习一些有难度的话题
练习的时候,要多注意逻辑,保持脑子清晰,千万不要陷入无意识的状态~!要尽量多去使用新句型,新单词~!久而久之,就会说得越说越好!当你能讨论更为复杂的议题,你还有必然担心简单的生活用语吗?再强调下,俚语、当地表达这种东西就像是“醉了”“惊呆了”是一样的,到当地混一段时间就会了;我认为先学会规范、正确的表达,才是最为要紧的。

以上就是如何考好雅思英语口语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雅思无忧。

雅思培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标签 - 专题
  鲁ICP备18049789号-14

2022雅思无忧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